一本以编年史体例写就的电影海报历史,由一家画报出版社出版显然挺合适——毕竟追本溯源,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脑普遍应用于绘图制版前,电影海报大都是手绘图画的印刷品。绘画手法的风格除了水粉以外,还有版画、素描 、漫画等。我们儿时对于电影宣传的印象,除了报章上的“小豆腐块”,电影院橱窗和展墙上的海报——影片卡司(导演和主演)自然一望即知,海报设计以及由此凸显的剧情亮点,都是左右人们是否买票进场非常关键的因素。这同现而今刷刷朋友圈,被影片宣传病毒营销的图片和小视频轮番轰炸,显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恰如《电影海报艺术史》作者所言,“一些海报并没有多高的货币价值,但经常被作为电影营销风格的风向标,因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。海报设计所强调的重点稍许改变,或许就会影响人们观察电影某个特定时代的方式。”该书将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定义为,“最能代表连接旧世界和新世界的桥梁。与此同时,越过道德界限、打破禁忌的故事,露骨的性、暴力的语言也开始出现。”这样的判语多少点名了007系列电影诞生的行业背景。